第八十三回勝任軍師 (1)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奉天順依楊顯之計,大敗沐家軍,使吳亨受挫,敗往成都。奉天順道:“今日得勝,幸好有楊法王的妙計。”
楊顯道:“教主過獎了,既然吳亨敗回成都,何不趁此機會打下成都。這樣便可以掌控大半個川蜀。”
奉天順道:“這是為什麽?成都府必然有重兵把守,打下它談何容易?”
楊顯道:“教主,這我已經打探清楚了,雖然四川有四餘萬守軍,卻有三餘萬分別守在要道隘口,所以成都府只有近一萬守軍,以我們現在的兵力,拿下他不足問題。但是吳亨必然會四處招募鄉勇,我們動作一定要快。”
奉天順道:“我們一旦發動此戰,就是向朝廷挑明了。我們還沒準備好,一旦與朝廷大軍對戰是不是有些倉促?”
楊顯道:“我們破了萬刃山莊,得到裏面精良兵器,又大敗沐家軍以及四川總兵吳亨。就已經發了信息向朝廷挑戰。現在可以說成都府防守空虛,如果教主猶豫不決,錯過了攻打成都府的好時機,而是轉道回祁連山,那麽一旦朝廷大軍攻來,祁連山就我教現在那點兵力是難以持久的。而打下成都就不同了。一,成都府城高墻厚,只要有足夠兵力防守,可擋城外十萬大軍。二,成都府號稱天府之國,糧食充沛,在戰略上可以維持我教持久作戰。三,成都府人口眾多,可招兵買馬擴充兵力。有這三樣,教主還要放棄成都府嗎?”
奉天順道:“好!就這麽辦。”
於是下令全軍開進成都。早有探子報入成都府,成都府尹程雙同下令緊閉城門。之後,派出人投書八百裏加急往京城而去,只說東方神教攻打成都府。
這日,奉天順已到成都府附近,安營下寨。奉天順道:“這成都府城高墻厚,如無雲梯,難以攻打。”
楊顯道:“教主放心,雲梯這件事我已經準備了,不日便回到。為今之計,我們先圍住成都府。”
奉天順道:“原來都在法王的掌骨之中。”
楊顯道:“但今日初來,車旅勞頓,恐怕城中會派出兵馬前來劫營。”
奉天順道:“如敢來,定叫他有來無回。”
楊顯於是只說如此如此,奉天順以計而行。且說城都府尹程雙同果趁東方神教車旅勞頓,派出四川總兵副將秦炯率三千兵馬趁黑出城劫營。
但秦炯來到大營時,卻發現是座空城,知道中計,趕忙率軍回撤。但聽一聲炮響,四面殺來無數兵馬,就圍住了秦炯大軍。
秦炯大驚,急忙突圍,奉天順早已看到,拿過弓箭,一箭射過去,正中秦炯大腦,遂死。從軍見此皆散,奉天順便軍大殺一陣。
程雙同見此計不成,還損失了一員大將和數千人馬,著了忙,召下屬官員問計,皆垂首不語,程雙同拍案大怒。忽有人來報,道:“總兵吳亨到了。”
程雙同大喜道:“太好了。”忽又道:“現在到哪裏了?”
那人道:“吳總兵突破反賊防線,到了城下,現在已經被入城了。”
程雙同道:“好,前去迎接。”原來,吳亨自敗了仗,與秦炯回合後,由秦炯領殘兵回成都,自己卻去招募兵勇。
當下,程雙同見了吳亨,道:“吳總兵回城了,聽秦副將說總兵去募兵了。”
吳亨道:“是的,大人。”
程雙同道:“幕得多少?”
吳亨道:“百姓都聽說過反賊大戰中原諸派的事。一聽說募兵是去打反賊,都不敢來。所以只募得二千餘人。”
程雙同道:“人數不在多寡,總兵安然回來就好了。不知總兵有何計策以安成都府?”
吳亨道:“以城高為阻,堅守不出。我看不用多久,反賊攻打成都府的事便會讓朝廷得知,朝廷定會出兵來救,我們只需堅守幾個月就可以了。”
程雙同道:“這短時間無外援,堅守數月如何可成?”
吳亨道:“大人不必擔心,有末將在,定保城中無虞。”
程雙同心下稍安,道:“這就好,這就好。”
吳亨沒看到秦炯,又問道:“秦副將在哪,怎麽不見他?”
程雙同道:“秦副將在劫營的過程中中了反賊奸計,死了。”
吳亨道:“我一定要為秦副將報仇。”
那奉天順圍了成都府幾日,突然就見好多人,扛著雲梯進了奉天順大營,奉天順大喜,道:“有這等攻城器具,攻下成都府,又有何難?”
次日,奉天順大軍列隊於成都府城下。只聽見擂鼓聲動,幾千名弓箭手朝城中射箭,教眾駕著雲梯躍過護城河,把梯子駕到城墻上,往上爬去,奉天順卻禦劍往城上飛去。
吳亨望見,一聲令下,但聽無數火器的聲音。接著奉天順就看見無數小顆粒朝自己射來,知道這是極為厲害的火器。
只因禦劍要耗費功力,無法再運功來抵擋射來的小顆粒,只得往回飛去。吳亨見用火器打退奉天順,就不再用了。可見吳亨很清楚奉天順的武功,這火器就是專門用來對付奉天順的。
奉天順第一戰並沒有成功,向楊顯道:“城上有專門對付我的火器,如之奈何?”只聽楊顯說道:“正統十四年,明英宗被也先所俘虜,趁京城無主,遂起師殺向京城,但卻無功而返。
這當中除了大功臣於謙已立朱祁鈺為帝穩定軍心之外,在軍隊中配有大量火器,這樣才把也先大軍打敗。
所以,天下好沒有一種武器打得過火器,沒想到這裏也配有火器,完全出乎我的意料,我要好好想想。”
奉天順道:“一個成都府都打不下,談何京城。”只見楊顯沈思了會兒,突然說道:“有辦法了。”
奉天順道:“法王快說。”
楊顯道:“等雨天夜晚之時,教主可親率人去城門口,以教主神功,又加上有人掩護,我相信不用多久,就可以把門打壞。那時我們就可以殺進城去了。”
奉天順道:“‘雨天夜晚’,不知法王這是何意?”
楊顯道:“雨天可使敵人火器發揮不了威力。夜晚,則是令敵人看不清楚我們的行動。”
奉天順撫掌笑道:“好!就這麽辦?”
可一連等了幾天,並不見半滴雨。等的奉天順心急如焚。這個時候,是農忙時節,沒有雨自然是不好幹農活的。
奉天順道:“沒想到第一次進攻,卻要看天。成都號稱天府之國,平年裏風調雨順的,怎麽今天會是這樣。”這樣過了十幾天,奉天順已經等得不耐煩了,就問楊顯道:“這等著也不是辦法,法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。”
楊顯道:“如果不等雨夜,那就只有強攻了。不過城中兵馬訓練有素,我們只是比一群烏合之眾好一點,強攻只怕會損失很大。”
奉天順道:“那該怎麽辦?”
楊顯笑道:“教主不必擔心,我最近幾日夜觀天象,明日中午必會下大雨,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,教主我們今天要把營地搬到高一點的地方。”
奉天順半信半疑道:“法王,你確定。”
楊顯道:“沒錯。”
奉天順道:“好,就依法王。”
果然奉天順下令搬了營地。而次日一早,天氣忽轉,彤雲密布,狂風大作,吹得營中大纛呼啦啦的作響。到了中午時,雨勢傾盆。
奉天順見此不禁發了愁,楊顯見了,道:“教主又愁什麽?”
奉天順道:“雨勢如此之大,至晚時如何進攻?”
楊顯道:“既然教主都這麽想,城上的守軍自然也是這麽想。我們今晚冒大雨攻城,就在一個‘奇’字。唐時有一個戰例,就叫‘雪夜襲蔡州’。他的成功就在一個‘奇’字,當時雪下的很大,行軍困難。而蔡州的的主將以為攻擊的大軍不會這麽快來,防守不嚴密。當時襲擊的主將叫李朔,他就在雪地裏快速行走,以出其不意大破蔡州。依屬下之見,這個戰例可以借鑒。”
奉天順自然不知這‘雪夜襲蔡州’是怎麽回事,但見楊顯說的煞有介事,於是道:“好,我這就去準備。”
到了晚上,地上已經積了好多雨水。奉天順大軍冒雨很難行走,果然來到城墻下。但是這裏的情況畢竟不是當年的蔡州,還是被守城的守軍發現了。
奉天順認為攻打城門太費勁,就同眾教徒來到城墻下,架上雲梯,身運輕功,靈巧的閃避了城下射下來的箭矢和扔下來的石頭。
不一會兒就到了城上,城上守軍見城上出現了敵人,都向奉天順殺去。
奉天順一旦上了城墻,這些人如何是奉天順的對手,但奉天順並不戀戰,從城墻上跳入城中,直往大門而去。吳亨這時早已率兵趕到,堵住了奉天順。於是就有拿火器的人對住奉天順,奉天順心下一驚,想要逃跑。
但是吳亨的火器在雨水的浸泡之下,已經起不了什麽作用了,等奉天順反應過來,吳亨就送了性命。於是奉天順打開了城門,教眾蜂擁而入。
城中兵勇見吳亨死了,都做鳥獸散去。成都府尹程雙同聞吳亨兵敗,攜帶家眷準備出逃,但早有董欲把府尹衙門圍得水洩不通。
174.第三卷:風雨江湖-第八十三回 勝任軍師(二)
程雙同不得出,待奉天順控制住了成都城,就來到府尹衙門,程雙同很是害怕,交出了成都府大印,連連求饒。
奉天順道:“你若歸入我教,我便不殺你,這府尹仍由你做,你看如何?”
程雙同如獲大赦,道:“唯教主之命是從。”
奉天順道:“這就好,不過我要你做一件事。”
程雙同道:“什麽事?教主請講。”
奉天順道:“要你馬上出榜安民,只說我教是仁義之師,不會做幹擾百姓生活的事,叫城中百姓放心,不必驚慌。”程雙同連連應諾。
次日,府尹衙門大堂上,程雙同拿出成都各處官員名錄交給奉天順,奉天順看了看,就傳喚各處官員前來府衙。
於是舊例點卯,點完了,發現除昨晚趁亂逃走的外,就一人沒到。有傳喚官去傳換了幾次,都沒有來。奉天順不禁大怒,差人前往捉拿。
原來,這個傳喚了幾次都沒有來的人叫崔嚴,是成都府諸官中最清廉的一個。他聽說魔教攻入城中,就把家眷托於鄰人。
鄰人都知道崔嚴的好,自然樂意托管。而崔嚴就把自己關在房內。這時。差人見敲不開門,於是破門而入,見一人吊死在房梁之上,差人知道這時崔嚴,忙把他放下。
又查看房間,見再無別人,但卻在桌上發現一張字條,上書:“寧為死臣,不為反賊。”差人見此,也是欽佩他的氣節。
當下不敢怠慢,擡著崔嚴的屍體連同字條帶到了府尹衙門大堂。
奉天順看了崔嚴的屍體,再看過了字條,又是大怒,道:“老匹夫!把他擡出去餵狗。”又傳令下去,務必找到其家眷。
楊顯對這做法不以為然,但在奉天順盛怒之下,不敢多言,只是假裝咳嗽幾聲。
奉天順一見,知道楊顯定是有話要說,當下叫住了要把崔嚴屍體拿去餵狗的人。又說道:“法王,你跟我來。”
二人就往後去了。來到後房,奉天順道:“剛才法王咳嗽是什麽意思,莫非有話要說?”
楊顯道:“屬下不敢。”
奉天順道:“在我面前你跟我買什麽關子,你說。”
楊顯這才道:“教主,今日拿下了成都,擺明了這是要反朝廷。但古往今來,反朝廷無不是要名正言順。就連建文年間朱棣與朱允炆之間叔侄之戰,朱棣都以‘清君側’為名。如今教主反朝廷,不知要用什麽名號來反朝廷?”
這一下便問住了奉天順,奉天順從未想過這件事,不知如何回答,又想:“當今皇帝做的確實不咋地,但也沒有什麽大過。”突然又說道:“古往今來皇帝身邊多佞臣貪官,我何不以除貪佞為名清君側”
楊顯道:“教主說的好,既然是清君側,但不知教主具體指的是誰,像朱棣的清君側具體是指黃子澄、齊泰。”
奉天順道:“聽說首府大學士商輅以被萬安所取代。這個人一向奸佞,沒什麽本事,靠著阿諛奉承討得皇帝開心,又與萬貴妃有染,二人在人前認作姐弟。還有宦官汪直,靠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身邊第一大紅人,把持朝政。我們清君側也就指這倆人。楊法王你看如何?”
楊顯笑道:“不管用什麽名號,其實都是假的,只要有理由就可以。既然是討貪佞,不過我聽說成都府尹崔嚴崔主事是個清官,教主如果把他的屍體去餵狗,那可就是言不正名不順了,請教主三思。”
奉天順方悟,道:“如不是楊法王提醒,幾誤大事矣。”立馬差人把崔嚴厚葬,立忠烈祠,順便楊顯寫了一篇祭文。奉天順又查訪流落民間的崔嚴家眷。
當下奉天順又依楊顯之計,發出榜文,說如果有對哪位官員不滿意的,可以說出他的錯誤,然後舉報。報者皆有賞。成都百姓見此,立馬雀躍,當時來了好多百姓來到成都府衙。一時間門庭若世,舉報者舉報府尹的人數最多,府尹懼怕,吊死於房梁上之上。
原來這府尹是個大貪官,使成都百姓受盡了苦楚。奉天順順了民意,把府尹的屍體擡到街上,鞭笞三日。餘下官員懼怕,也有尋死的。其他的有過錯的要麽被免職,要麽被降職。
於是百姓各個歡喜,以為奉天順是仁義之師,以為奉天順是救難者,多有進諫奉天順進位“川王“的。楊顯稱時機還未成熟,不受。
楊顯又稱,民心已收,可招兵買馬擴充兵力。於是奉天順把這事教給了董欲和傷剛剛好的花天下,二人派遣手下去各地招兵,一個月後召了六七萬兵力。
這之後,奉天順派花天下為成都府讚任知府,董欲協助花天下管理,另外留三萬兵力防守城池,自己率軍回往祁連山。此明憲宗成化六年五月間事。
奉天順回到祁連山,又派了西旗旗主趙方去成都,做總兵,總領四川政務和兵務,並調回了花天下、董欲。這時楊顯道:“教主,據說隕陽山李原發動荊襄流民起義,有幾十萬大軍,我們可與其聯手,這樣,我們就不會勢單力孤了。又可使一人前往蒙古,勸其率大軍攻大同、宣府等地。這樣朝廷必會分兵往北禦敵,我們的壓力就小了。”
奉天順大喜道:“楊法王所言有理,依法王之見可使何人?”
楊顯道:“去鄖陽,可使董左使。去蒙古,還要我去。”
奉天順道:“要法王親自去?”
楊顯道:“當然。教主放心,我一定完成任務。”
奉天順道:“我倒不是擔心這個,只是楊法王此去,至少也要兩個月,到時朝廷兵馬必會到達,我以何禦敵?”
楊顯道:“教主放心,祁連山山險,加上有守軍十餘萬,並且還有中原諸派高手。定保我教無虞。”奉天順心下稍安,但對楊顯出使蒙古一事,終是不舍。
話分兩頭,卻說東方神教攻滅萬刃山莊,攻下成都的事朝廷已得了消息。朝廷之上,憲宗皇帝高坐金鑾殿,群臣三呼萬歲,持殿太監宣道:“有事早奏,無事退朝。”
商輅出班道:“臣有事奏。”
憲宗道:“商愛卿講。”
商輅道:“臣聞四川告急,江湖上的魔教攻滅萬刃山莊,敗沐家軍,攻下成都,其已經造反。臣請發兵,剿滅反賊。”
憲宗道:“這事我已有計較,是時候出兵了。”
就在這時,有一人道:“臣有事奏。”
眾視之,乃內閣大學士彭時,憲宗道:“彭愛卿有何話講。”
彭時道:“此時,切不可出兵攻打魔教。魔教不過一小醜,不堪作為。據稱鄖陽山劉通流民起義,被剿滅後。現在又有一個叫李原的,自稱‘太平王’,統率流民連占南章房、內鄉、渭南等地,流民蜂擁聚集不下百萬,聲勢浩大。
依臣之見,宜先率兵平定鄖陽,在攻打魔教,這樣方可使天下安定。”商輅道:“不可,彭大人此言差了。現在魔教勢力還小,如不立馬出兵,只怕到時魔教會聯合李原,外皆蒙古。
這樣的話,三支力量,朝廷只怕會吃虧,還望陛下三思。”憲宗道:“商愛卿和彭愛卿說的都有理,當分兵兩路,一路西去祁連山,一路往鄖陽山去。再派一使者出使蒙古。”
禦馬監太監總管汪直,道:“臣願領兵前往。”
憲宗素來知道他喜兵,並且很是寵信,見他開口,無不應允,遂道:“好!就封你做征西大元帥,統兵二十萬,前往祁連山剿滅反賊。”
汪直跪在金階下,道:“謝陛下。”這時殿內各大臣一片嘩然。
商輅道:“陛下萬萬不可。”這時,一人出班道:“總管統兵西征定然馬到成功,必不負陛下重托。”
眾視之,乃內閣大學士萬安,只這一句話,變壓住了群臣之口。
商輅氣的咬牙切齒,道:“你們這是什麽意思,我可聽說反賊的口號可是清君側,而清君側的主要倆個人就是汪總管和萬大人。”
汪直道:“你這是什麽意思。”
憲宗道:“好了什麽也別說了,就這麽辦吧。還有攻打鄖陽山的,不知各位愛卿有什麽合適人選?”
商輅道:“臣舉薦一人。”
憲宗道:“不知商愛卿舉薦何人?”
商輅道:“臣舉薦都察院右都禦史項忠,他可擔任此職。”
憲宗道:“正合朕意。即令項愛卿任總督,總領湖廣、河南、四川一帶軍務,令湖廣總兵李震統兵二十五萬出兵鄖陽。”
此時,項忠正在朝上,當下出班道:“謝陛下,臣必不負陛下隆恩。”當下,項忠又派且一人出使蒙古,當下無事退朝。
且說董欲快馬加鞭,晝夜不停,往鄖陽方向而去。不到二十日,已到鄖陽山,早被哨兵看見,就帶來了好多人上前就圍住了董欲,其中一名頭領道:“你是什麽人,來這裏幹什麽?”
董欲道:“我乃東方神教護教右使董欲,奉我教教主之命,相見你家大王有事相商。”
那頭領仔細打量了一下董欲,道:“你讓我們怎麽相信你?”
董欲道:“我是不是,讓我見了你家大王我可以了。”那頭領也不敢怠慢,於是把董欲帶往大營來。
此時,李原正與大將軍王彪,小將軍王洪等人議事,就有一人入營中,道:“稟大王,江湖上東方神教派下右使來,與大王有事相商。”
175.第三卷:風雨江湖-第八十三回 勝任軍師(三)
李原道:“江湖上的人來這做什麽?”
王彪道:“聽說他們也造反了,有兵馬十餘萬,都是一幫武林高手。莫不是來……”話未完,帳外進來一人,道:“正是,我此來就是與大王聯合的。”來人正是董欲。
李原道:“你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董欲。”
董欲道:“這‘赫赫’二字不敢當,有名卻也是過獎了。”
李原道:“不知董右使有何說辭能讓我與貴教聯手呢?”
董欲道:“大王如今有兵馬幾十萬,一路來,無論是從襄陽到南漳、從南陽到內鄉,還是從長安到渭南,未有敗績,兵鋒所向,未遇敵手。大王固然不屑於與敝教合作。但敝教從去年大敗大破中原各派,到現在攻下成都府這座大城市,也是未遇敗績,何況我教教主武功天下第一,無人能敵。”
李原道:“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,兵團作戰的決勝條件從來不是靠個人武功有多高。若貴教是靠個人武功來取勝,而楚莊王說過:‘持技者,必以技死’。可見貴教也不怎麽樣。”
董欲聞言,暗想道:“原來一鄖陽的流民也懂得這麽多,怪不得能招集舊部,打成今日之局面。”遂道:“當然,你的話不無道理,但我教自攻下成都府,已有十幾萬大軍,正日夜操練兵馬,決定打去京城。我想大王也是這樣構想的,往遠點我就不說了,近點說罷,大王有幾十萬大軍,完全有能力與朝廷一拼,但大王如此多的人,難道就不用吃東西,貴軍是不是正缺糧,大王。”
李原暗想道:“這事他們是如何知道的,該死,早聽說他們個個神通廣大,今日一見,果然如此。”當下並不言語。
董欲道:“其實大王不必擔心,我教成都府別的沒有,就是有充足的糧草,只要大王與敝教合作,到時送上幾萬石糧食,那是不成問題。”
李原一聽,立馬心動了,道:“右使此言當真?”
董欲道:“既是這樣,那我教與大王就是盟友了,這自然就是真的。只要我教受朝廷攻擊,大王率兵來聲援就行了。當然若大王遭朝廷兵馬圍剿,我教必當率兵來救。大王以為如何?”
李原道:“好!將來大事如成,攻下京城,該如何分天下?”
董欲道:“當然劃江而治,我北你南,外加川蜀,如何?”
李原道:“好!正合我意,這事就這麽定了。”又道:“拿紙筆來。”於是各立文書,已定結盟。當下,董欲又是日夜兼程趕往祁連山,向奉天順稟過事宜,奉天順大喜,於是派人去成都傳令送糧事宜。李原也派一人拿著文書前往成都接糧,至於糧草能否到鄖陽山,這事暫且擱下。
卻說楊顯到蒙古的時候,早有朝廷派出的使者以與蒙古達成了協議。當時太師也先已死,蒙古瓦剌部落衰落,幾經輾轉,現在的太師是帕加思蘭。
是時,明廷使者以開通邊境互市為條件,要帕加思蘭不可待見東方神教的使者。並說如果他來了,當要幫縛送到邊軍手裏。其實,蒙古已經四分五裂,無力對明廷邊境發動大的攻擊,但因蒙古物資稀缺,所以還是不斷派出小股騎兵侵擾邊境,以奪取物資,帕加思蘭見可開通邊境互市,自然無不應允。
明廷使者回去後不久,楊顯便到了。當下便有士卒通報帕加思蘭,帕加思蘭二話不說,便命人綁縛了押去明廷邊軍那裏。
楊顯道:“可惜成吉思汗的基業便要敗回老家去了。”
帕加思蘭事後聽說這件事,很驚訝,忙派騎兵去追了。於是楊顯被五花大綁的的送入了帕加思蘭的營帳。帕加思蘭一見楊顯,頓時哈哈大笑。
楊顯怒甚,道:“太師無故而笑,何也?”
帕加思蘭笑道:“據說貴教神通廣大,大敗中原諸派,人才如林立,今日一見,不過如此?”
楊顯道:“太師為何這麽說?”
帕加思蘭道:“不然為何貴教只派了一五尺小兒耶?”
楊顯道:“太師是看不上我?豈不聞晏子出使楚國,張松出使魏國不遇而轉道劉備呢?”
帕加思蘭道:“你說的我不清楚,但這和你有什麽關系?”
楊顯道:“這二人也只和我這般,但卻懷有大才。晏子出使楚國,楚莊王想要羞辱晏子,反被晏子羞得無地自容。張松因出口狂妄,楊修想難住張松,卻被張松的大才所欽佩。如果太師有興趣聽,我可以講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給太師聽,如何?”
帕加思蘭道:“閑來無事,聽聽倒也無妨。”
楊顯道:“一日齊國應楚國邀請,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,楚國也聽過晏子大名,但也知他身高不足五尺,遂在城門口的旁邊,鑿了一個小洞,對出迎的大夫說:如果晏子來了,只叫他從小門而入。一日,晏子到了,迎使帶晏子去小門。晏子一見,立馬止步,迎使道:大夫為何不走了?晏子說:這時狗洞,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國,我才從狗洞進。迎使大驚,急忙報楚王,楚王一聽,立馬起座出宮來迎晏子,道:不知大夫到此,有失迎迓。晏子安然道:大王貴為一國之君,晏子一小兒,不敢受此大禮。遂進宮,入座。楚王仍然不甘心,又要羞辱晏子一番,要顯他大國之威,遂道:上國為何只派你一五尺小兒來呢?晏子笑道:齊王知上國只是一個小國,故而派我這一小兒來出使上國。楚王羞不堪言,只得連連賠禮,遂對晏子禮遇有加。現在太師還想聽聽張松的故事麽?”
帕加思蘭聽到此處,以踩著楊顯的意思了,面有慚色,連連搖手,道:“不必了,不必了。”又說道:“你說我們的基業要敗回老家去了,這是什麽意思?”
楊顯道:“有人如對我敬一分,我對別人敬三分,太師聽了明廷使者的話,五花大綁的把我幫住。這樣的話,我也不與太師說,太師大可以綁我去明廷邊軍那裏就是了,只是可惜了一次大好進攻京城的機會,蒙古覆興無望了。”
帕加思蘭一聽,全身一顫,道:“不知神教天使到此,無禮之甚,恕罪,恕罪!”便下座來親自解開楊顯的綁繩。
楊顯道:“這等小事何勞太師親自動手,太師且退。”
帕加思蘭見他這麽說,感到怪異,聽他此前言語,知是異人,退後幾步。突然就聽見“蹦蹦”的聲音,但聽見楊顯身上的繩子齊齊斷了開去,帕加思蘭大吃一驚,道:“今日方見貴教神通廣大,使者武功如此高強,我還輕看了你,倒是我的不對了。”
楊顯笑道:“不敢,不敢,子貴為太師,執一國之政。太師這麽說,倒是折煞小人了。”
當下,帕加思蘭邀楊顯坐下,上酒肉。帕加思蘭舉杯,道:“不知天使貴姓,在貴教所任何職?”
楊顯道:“鄙人姓楊,名顯,字博,在鄙教任四大護教法王之一兼東旗旗主。”
帕加思蘭道:“原來是楊法王,失敬失敬,我先敬閣下一杯。”
楊顯道:“不敢當。”遂與帕加思蘭一同飲下。
帕加思蘭道:“在下實不知閣下之意,能否指教一二。”
楊顯道:“‘指教’二字,萬不敢當,但也不妨對太師說說在下的看法。”
帕加思蘭道:“請講。”
楊顯道:“如今我教欲改天換地,大舉義旗,殺去京城,相信太師已有耳聞。現在我教已經拿下了成都府,以發展成了十幾萬的隊伍,並且裝備了萬刃山莊裏面所有兵刃,並且我教一統江湖,教內匯聚了各派高手。這樣,我教是如虎貼翼,聲勢不可謂不浩大。但我想對付朝廷,力量有限。聞鄖陽山有李原聚集流民,高舉義旗,自稱‘太平王’,轉戰各地,發展成了幾十萬大軍,聲勢空前絕後。我教已經取得聯系,結盟共反朝廷。朝廷勢必會派大軍來攻打我們,到那時,京城方面豈不是防守空虛。這難道不是太師進攻京城,重座上京統治天下的絕好時機。”帕加思蘭聞言,大喜道:“貴教果真如此,當不是為一個絕好的機會。”楊顯道:“如不是真的,朝廷會派使者來見太師。”帕加思蘭道:“好!將來如果成事,如何分定天下。”楊顯道:“這個好說,依江而治,我們江南,太師江北,如何?”
帕加思蘭道:“那我們就這麽說定了,我們擊掌為盟。”
於是二人擊掌,帕加思蘭道:“希望我們今後戮力同心,共擊明軍。”說畢,二人大笑不止。
過了些時候,楊顯道:“在下有個不情之請,不知太師能否答應?”
帕加思蘭道:“今以定盟,閣下只管說就是了。”
楊顯道:“不瞞太師說,我教剛剛起兵,想組建一支騎兵,可惜無馬匹。想借太師五千匹馬。”
帕加思蘭笑道:“不瞞閣下說。偶們這裏什麽都缺,就是不缺牛羊馬等牲畜。借五千匹馬,何足道哉。今日貴教送了我們這個大禮,這五千匹戰馬,就送與貴教權當見面禮,如何?”
176.第三卷:風雨江湖-第八十三回 勝任軍師(四)
楊顯道:“使不得,鄙教何能承受此等大禮。”也是推辭了一番,畢竟還是受了。次日,帶著五千匹戰馬回往祁連山。
話分兩頭,憲宗派了兩只人馬,攻打東方神教以及李原起義。
這太監汪直在朝中權勢熏天,在領兵出征時,朝廷許多大臣都來稱賀送別。這一下就耽誤了一些時日。而項忠接了皇命,知道刻不容緩,當天飛馬去了湖廣,同總兵李震調集湖廣軍二十五萬,分八路進攻李原起義軍。正僵持著,便派使者往祁連山,請求奉天順發兵救援。
奉天順也打聽到汪直率二十萬大軍往祁連山來,恐分兵後,抵擋不住汪直大軍,遂不發兵,又派人去川蜀,攔住趙方運往鄖陽的糧草,不上兩月,結盟之事,便成虛妄。之後,李原在湖北竹山屢敗項忠,當時下大雨,引發山洪,導致李原兵力難支,項忠趁機擊之,李原大敗。轟轟烈烈的荊襄流民起義就這樣失敗了。
此後,明憲宗成化十二年,在鄖陽地區設鄖陽府,任原傑為知度,在鄖陽定戶籍,允許流民開墾。於是幾百年的荊襄流民之患遂絕。這且不表。
卻說汪直到了祁連山下,作攻戰之勢,奉天順亦排軍對陣,不一時,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楊顯道:“教主過獎了,既然吳亨敗回成都,何不趁此機會打下成都。這樣便可以掌控大半個川蜀。”
奉天順道:“這是為什麽?成都府必然有重兵把守,打下它談何容易?”
楊顯道:“教主,這我已經打探清楚了,雖然四川有四餘萬守軍,卻有三餘萬分別守在要道隘口,所以成都府只有近一萬守軍,以我們現在的兵力,拿下他不足問題。但是吳亨必然會四處招募鄉勇,我們動作一定要快。”
奉天順道:“我們一旦發動此戰,就是向朝廷挑明了。我們還沒準備好,一旦與朝廷大軍對戰是不是有些倉促?”
楊顯道:“我們破了萬刃山莊,得到裏面精良兵器,又大敗沐家軍以及四川總兵吳亨。就已經發了信息向朝廷挑戰。現在可以說成都府防守空虛,如果教主猶豫不決,錯過了攻打成都府的好時機,而是轉道回祁連山,那麽一旦朝廷大軍攻來,祁連山就我教現在那點兵力是難以持久的。而打下成都就不同了。一,成都府城高墻厚,只要有足夠兵力防守,可擋城外十萬大軍。二,成都府號稱天府之國,糧食充沛,在戰略上可以維持我教持久作戰。三,成都府人口眾多,可招兵買馬擴充兵力。有這三樣,教主還要放棄成都府嗎?”
奉天順道:“好!就這麽辦。”
於是下令全軍開進成都。早有探子報入成都府,成都府尹程雙同下令緊閉城門。之後,派出人投書八百裏加急往京城而去,只說東方神教攻打成都府。
這日,奉天順已到成都府附近,安營下寨。奉天順道:“這成都府城高墻厚,如無雲梯,難以攻打。”
楊顯道:“教主放心,雲梯這件事我已經準備了,不日便回到。為今之計,我們先圍住成都府。”
奉天順道:“原來都在法王的掌骨之中。”
楊顯道:“但今日初來,車旅勞頓,恐怕城中會派出兵馬前來劫營。”
奉天順道:“如敢來,定叫他有來無回。”
楊顯於是只說如此如此,奉天順以計而行。且說城都府尹程雙同果趁東方神教車旅勞頓,派出四川總兵副將秦炯率三千兵馬趁黑出城劫營。
但秦炯來到大營時,卻發現是座空城,知道中計,趕忙率軍回撤。但聽一聲炮響,四面殺來無數兵馬,就圍住了秦炯大軍。
秦炯大驚,急忙突圍,奉天順早已看到,拿過弓箭,一箭射過去,正中秦炯大腦,遂死。從軍見此皆散,奉天順便軍大殺一陣。
程雙同見此計不成,還損失了一員大將和數千人馬,著了忙,召下屬官員問計,皆垂首不語,程雙同拍案大怒。忽有人來報,道:“總兵吳亨到了。”
程雙同大喜道:“太好了。”忽又道:“現在到哪裏了?”
那人道:“吳總兵突破反賊防線,到了城下,現在已經被入城了。”
程雙同道:“好,前去迎接。”原來,吳亨自敗了仗,與秦炯回合後,由秦炯領殘兵回成都,自己卻去招募兵勇。
當下,程雙同見了吳亨,道:“吳總兵回城了,聽秦副將說總兵去募兵了。”
吳亨道:“是的,大人。”
程雙同道:“幕得多少?”
吳亨道:“百姓都聽說過反賊大戰中原諸派的事。一聽說募兵是去打反賊,都不敢來。所以只募得二千餘人。”
程雙同道:“人數不在多寡,總兵安然回來就好了。不知總兵有何計策以安成都府?”
吳亨道:“以城高為阻,堅守不出。我看不用多久,反賊攻打成都府的事便會讓朝廷得知,朝廷定會出兵來救,我們只需堅守幾個月就可以了。”
程雙同道:“這短時間無外援,堅守數月如何可成?”
吳亨道:“大人不必擔心,有末將在,定保城中無虞。”
程雙同心下稍安,道:“這就好,這就好。”
吳亨沒看到秦炯,又問道:“秦副將在哪,怎麽不見他?”
程雙同道:“秦副將在劫營的過程中中了反賊奸計,死了。”
吳亨道:“我一定要為秦副將報仇。”
那奉天順圍了成都府幾日,突然就見好多人,扛著雲梯進了奉天順大營,奉天順大喜,道:“有這等攻城器具,攻下成都府,又有何難?”
次日,奉天順大軍列隊於成都府城下。只聽見擂鼓聲動,幾千名弓箭手朝城中射箭,教眾駕著雲梯躍過護城河,把梯子駕到城墻上,往上爬去,奉天順卻禦劍往城上飛去。
吳亨望見,一聲令下,但聽無數火器的聲音。接著奉天順就看見無數小顆粒朝自己射來,知道這是極為厲害的火器。
只因禦劍要耗費功力,無法再運功來抵擋射來的小顆粒,只得往回飛去。吳亨見用火器打退奉天順,就不再用了。可見吳亨很清楚奉天順的武功,這火器就是專門用來對付奉天順的。
奉天順第一戰並沒有成功,向楊顯道:“城上有專門對付我的火器,如之奈何?”只聽楊顯說道:“正統十四年,明英宗被也先所俘虜,趁京城無主,遂起師殺向京城,但卻無功而返。
這當中除了大功臣於謙已立朱祁鈺為帝穩定軍心之外,在軍隊中配有大量火器,這樣才把也先大軍打敗。
所以,天下好沒有一種武器打得過火器,沒想到這裏也配有火器,完全出乎我的意料,我要好好想想。”
奉天順道:“一個成都府都打不下,談何京城。”只見楊顯沈思了會兒,突然說道:“有辦法了。”
奉天順道:“法王快說。”
楊顯道:“等雨天夜晚之時,教主可親率人去城門口,以教主神功,又加上有人掩護,我相信不用多久,就可以把門打壞。那時我們就可以殺進城去了。”
奉天順道:“‘雨天夜晚’,不知法王這是何意?”
楊顯道:“雨天可使敵人火器發揮不了威力。夜晚,則是令敵人看不清楚我們的行動。”
奉天順撫掌笑道:“好!就這麽辦?”
可一連等了幾天,並不見半滴雨。等的奉天順心急如焚。這個時候,是農忙時節,沒有雨自然是不好幹農活的。
奉天順道:“沒想到第一次進攻,卻要看天。成都號稱天府之國,平年裏風調雨順的,怎麽今天會是這樣。”這樣過了十幾天,奉天順已經等得不耐煩了,就問楊顯道:“這等著也不是辦法,法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。”
楊顯道:“如果不等雨夜,那就只有強攻了。不過城中兵馬訓練有素,我們只是比一群烏合之眾好一點,強攻只怕會損失很大。”
奉天順道:“那該怎麽辦?”
楊顯笑道:“教主不必擔心,我最近幾日夜觀天象,明日中午必會下大雨,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,教主我們今天要把營地搬到高一點的地方。”
奉天順半信半疑道:“法王,你確定。”
楊顯道:“沒錯。”
奉天順道:“好,就依法王。”
果然奉天順下令搬了營地。而次日一早,天氣忽轉,彤雲密布,狂風大作,吹得營中大纛呼啦啦的作響。到了中午時,雨勢傾盆。
奉天順見此不禁發了愁,楊顯見了,道:“教主又愁什麽?”
奉天順道:“雨勢如此之大,至晚時如何進攻?”
楊顯道:“既然教主都這麽想,城上的守軍自然也是這麽想。我們今晚冒大雨攻城,就在一個‘奇’字。唐時有一個戰例,就叫‘雪夜襲蔡州’。他的成功就在一個‘奇’字,當時雪下的很大,行軍困難。而蔡州的的主將以為攻擊的大軍不會這麽快來,防守不嚴密。當時襲擊的主將叫李朔,他就在雪地裏快速行走,以出其不意大破蔡州。依屬下之見,這個戰例可以借鑒。”
奉天順自然不知這‘雪夜襲蔡州’是怎麽回事,但見楊顯說的煞有介事,於是道:“好,我這就去準備。”
到了晚上,地上已經積了好多雨水。奉天順大軍冒雨很難行走,果然來到城墻下。但是這裏的情況畢竟不是當年的蔡州,還是被守城的守軍發現了。
奉天順認為攻打城門太費勁,就同眾教徒來到城墻下,架上雲梯,身運輕功,靈巧的閃避了城下射下來的箭矢和扔下來的石頭。
不一會兒就到了城上,城上守軍見城上出現了敵人,都向奉天順殺去。
奉天順一旦上了城墻,這些人如何是奉天順的對手,但奉天順並不戀戰,從城墻上跳入城中,直往大門而去。吳亨這時早已率兵趕到,堵住了奉天順。於是就有拿火器的人對住奉天順,奉天順心下一驚,想要逃跑。
但是吳亨的火器在雨水的浸泡之下,已經起不了什麽作用了,等奉天順反應過來,吳亨就送了性命。於是奉天順打開了城門,教眾蜂擁而入。
城中兵勇見吳亨死了,都做鳥獸散去。成都府尹程雙同聞吳亨兵敗,攜帶家眷準備出逃,但早有董欲把府尹衙門圍得水洩不通。
174.第三卷:風雨江湖-第八十三回 勝任軍師(二)
程雙同不得出,待奉天順控制住了成都城,就來到府尹衙門,程雙同很是害怕,交出了成都府大印,連連求饒。
奉天順道:“你若歸入我教,我便不殺你,這府尹仍由你做,你看如何?”
程雙同如獲大赦,道:“唯教主之命是從。”
奉天順道:“這就好,不過我要你做一件事。”
程雙同道:“什麽事?教主請講。”
奉天順道:“要你馬上出榜安民,只說我教是仁義之師,不會做幹擾百姓生活的事,叫城中百姓放心,不必驚慌。”程雙同連連應諾。
次日,府尹衙門大堂上,程雙同拿出成都各處官員名錄交給奉天順,奉天順看了看,就傳喚各處官員前來府衙。
於是舊例點卯,點完了,發現除昨晚趁亂逃走的外,就一人沒到。有傳喚官去傳換了幾次,都沒有來。奉天順不禁大怒,差人前往捉拿。
原來,這個傳喚了幾次都沒有來的人叫崔嚴,是成都府諸官中最清廉的一個。他聽說魔教攻入城中,就把家眷托於鄰人。
鄰人都知道崔嚴的好,自然樂意托管。而崔嚴就把自己關在房內。這時。差人見敲不開門,於是破門而入,見一人吊死在房梁之上,差人知道這時崔嚴,忙把他放下。
又查看房間,見再無別人,但卻在桌上發現一張字條,上書:“寧為死臣,不為反賊。”差人見此,也是欽佩他的氣節。
當下不敢怠慢,擡著崔嚴的屍體連同字條帶到了府尹衙門大堂。
奉天順看了崔嚴的屍體,再看過了字條,又是大怒,道:“老匹夫!把他擡出去餵狗。”又傳令下去,務必找到其家眷。
楊顯對這做法不以為然,但在奉天順盛怒之下,不敢多言,只是假裝咳嗽幾聲。
奉天順一見,知道楊顯定是有話要說,當下叫住了要把崔嚴屍體拿去餵狗的人。又說道:“法王,你跟我來。”
二人就往後去了。來到後房,奉天順道:“剛才法王咳嗽是什麽意思,莫非有話要說?”
楊顯道:“屬下不敢。”
奉天順道:“在我面前你跟我買什麽關子,你說。”
楊顯這才道:“教主,今日拿下了成都,擺明了這是要反朝廷。但古往今來,反朝廷無不是要名正言順。就連建文年間朱棣與朱允炆之間叔侄之戰,朱棣都以‘清君側’為名。如今教主反朝廷,不知要用什麽名號來反朝廷?”
這一下便問住了奉天順,奉天順從未想過這件事,不知如何回答,又想:“當今皇帝做的確實不咋地,但也沒有什麽大過。”突然又說道:“古往今來皇帝身邊多佞臣貪官,我何不以除貪佞為名清君側”
楊顯道:“教主說的好,既然是清君側,但不知教主具體指的是誰,像朱棣的清君側具體是指黃子澄、齊泰。”
奉天順道:“聽說首府大學士商輅以被萬安所取代。這個人一向奸佞,沒什麽本事,靠著阿諛奉承討得皇帝開心,又與萬貴妃有染,二人在人前認作姐弟。還有宦官汪直,靠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身邊第一大紅人,把持朝政。我們清君側也就指這倆人。楊法王你看如何?”
楊顯笑道:“不管用什麽名號,其實都是假的,只要有理由就可以。既然是討貪佞,不過我聽說成都府尹崔嚴崔主事是個清官,教主如果把他的屍體去餵狗,那可就是言不正名不順了,請教主三思。”
奉天順方悟,道:“如不是楊法王提醒,幾誤大事矣。”立馬差人把崔嚴厚葬,立忠烈祠,順便楊顯寫了一篇祭文。奉天順又查訪流落民間的崔嚴家眷。
當下奉天順又依楊顯之計,發出榜文,說如果有對哪位官員不滿意的,可以說出他的錯誤,然後舉報。報者皆有賞。成都百姓見此,立馬雀躍,當時來了好多百姓來到成都府衙。一時間門庭若世,舉報者舉報府尹的人數最多,府尹懼怕,吊死於房梁上之上。
原來這府尹是個大貪官,使成都百姓受盡了苦楚。奉天順順了民意,把府尹的屍體擡到街上,鞭笞三日。餘下官員懼怕,也有尋死的。其他的有過錯的要麽被免職,要麽被降職。
於是百姓各個歡喜,以為奉天順是仁義之師,以為奉天順是救難者,多有進諫奉天順進位“川王“的。楊顯稱時機還未成熟,不受。
楊顯又稱,民心已收,可招兵買馬擴充兵力。於是奉天順把這事教給了董欲和傷剛剛好的花天下,二人派遣手下去各地招兵,一個月後召了六七萬兵力。
這之後,奉天順派花天下為成都府讚任知府,董欲協助花天下管理,另外留三萬兵力防守城池,自己率軍回往祁連山。此明憲宗成化六年五月間事。
奉天順回到祁連山,又派了西旗旗主趙方去成都,做總兵,總領四川政務和兵務,並調回了花天下、董欲。這時楊顯道:“教主,據說隕陽山李原發動荊襄流民起義,有幾十萬大軍,我們可與其聯手,這樣,我們就不會勢單力孤了。又可使一人前往蒙古,勸其率大軍攻大同、宣府等地。這樣朝廷必會分兵往北禦敵,我們的壓力就小了。”
奉天順大喜道:“楊法王所言有理,依法王之見可使何人?”
楊顯道:“去鄖陽,可使董左使。去蒙古,還要我去。”
奉天順道:“要法王親自去?”
楊顯道:“當然。教主放心,我一定完成任務。”
奉天順道:“我倒不是擔心這個,只是楊法王此去,至少也要兩個月,到時朝廷兵馬必會到達,我以何禦敵?”
楊顯道:“教主放心,祁連山山險,加上有守軍十餘萬,並且還有中原諸派高手。定保我教無虞。”奉天順心下稍安,但對楊顯出使蒙古一事,終是不舍。
話分兩頭,卻說東方神教攻滅萬刃山莊,攻下成都的事朝廷已得了消息。朝廷之上,憲宗皇帝高坐金鑾殿,群臣三呼萬歲,持殿太監宣道:“有事早奏,無事退朝。”
商輅出班道:“臣有事奏。”
憲宗道:“商愛卿講。”
商輅道:“臣聞四川告急,江湖上的魔教攻滅萬刃山莊,敗沐家軍,攻下成都,其已經造反。臣請發兵,剿滅反賊。”
憲宗道:“這事我已有計較,是時候出兵了。”
就在這時,有一人道:“臣有事奏。”
眾視之,乃內閣大學士彭時,憲宗道:“彭愛卿有何話講。”
彭時道:“此時,切不可出兵攻打魔教。魔教不過一小醜,不堪作為。據稱鄖陽山劉通流民起義,被剿滅後。現在又有一個叫李原的,自稱‘太平王’,統率流民連占南章房、內鄉、渭南等地,流民蜂擁聚集不下百萬,聲勢浩大。
依臣之見,宜先率兵平定鄖陽,在攻打魔教,這樣方可使天下安定。”商輅道:“不可,彭大人此言差了。現在魔教勢力還小,如不立馬出兵,只怕到時魔教會聯合李原,外皆蒙古。
這樣的話,三支力量,朝廷只怕會吃虧,還望陛下三思。”憲宗道:“商愛卿和彭愛卿說的都有理,當分兵兩路,一路西去祁連山,一路往鄖陽山去。再派一使者出使蒙古。”
禦馬監太監總管汪直,道:“臣願領兵前往。”
憲宗素來知道他喜兵,並且很是寵信,見他開口,無不應允,遂道:“好!就封你做征西大元帥,統兵二十萬,前往祁連山剿滅反賊。”
汪直跪在金階下,道:“謝陛下。”這時殿內各大臣一片嘩然。
商輅道:“陛下萬萬不可。”這時,一人出班道:“總管統兵西征定然馬到成功,必不負陛下重托。”
眾視之,乃內閣大學士萬安,只這一句話,變壓住了群臣之口。
商輅氣的咬牙切齒,道:“你們這是什麽意思,我可聽說反賊的口號可是清君側,而清君側的主要倆個人就是汪總管和萬大人。”
汪直道:“你這是什麽意思。”
憲宗道:“好了什麽也別說了,就這麽辦吧。還有攻打鄖陽山的,不知各位愛卿有什麽合適人選?”
商輅道:“臣舉薦一人。”
憲宗道:“不知商愛卿舉薦何人?”
商輅道:“臣舉薦都察院右都禦史項忠,他可擔任此職。”
憲宗道:“正合朕意。即令項愛卿任總督,總領湖廣、河南、四川一帶軍務,令湖廣總兵李震統兵二十五萬出兵鄖陽。”
此時,項忠正在朝上,當下出班道:“謝陛下,臣必不負陛下隆恩。”當下,項忠又派且一人出使蒙古,當下無事退朝。
且說董欲快馬加鞭,晝夜不停,往鄖陽方向而去。不到二十日,已到鄖陽山,早被哨兵看見,就帶來了好多人上前就圍住了董欲,其中一名頭領道:“你是什麽人,來這裏幹什麽?”
董欲道:“我乃東方神教護教右使董欲,奉我教教主之命,相見你家大王有事相商。”
那頭領仔細打量了一下董欲,道:“你讓我們怎麽相信你?”
董欲道:“我是不是,讓我見了你家大王我可以了。”那頭領也不敢怠慢,於是把董欲帶往大營來。
此時,李原正與大將軍王彪,小將軍王洪等人議事,就有一人入營中,道:“稟大王,江湖上東方神教派下右使來,與大王有事相商。”
175.第三卷:風雨江湖-第八十三回 勝任軍師(三)
李原道:“江湖上的人來這做什麽?”
王彪道:“聽說他們也造反了,有兵馬十餘萬,都是一幫武林高手。莫不是來……”話未完,帳外進來一人,道:“正是,我此來就是與大王聯合的。”來人正是董欲。
李原道:“你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董欲。”
董欲道:“這‘赫赫’二字不敢當,有名卻也是過獎了。”
李原道:“不知董右使有何說辭能讓我與貴教聯手呢?”
董欲道:“大王如今有兵馬幾十萬,一路來,無論是從襄陽到南漳、從南陽到內鄉,還是從長安到渭南,未有敗績,兵鋒所向,未遇敵手。大王固然不屑於與敝教合作。但敝教從去年大敗大破中原各派,到現在攻下成都府這座大城市,也是未遇敗績,何況我教教主武功天下第一,無人能敵。”
李原道:“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,兵團作戰的決勝條件從來不是靠個人武功有多高。若貴教是靠個人武功來取勝,而楚莊王說過:‘持技者,必以技死’。可見貴教也不怎麽樣。”
董欲聞言,暗想道:“原來一鄖陽的流民也懂得這麽多,怪不得能招集舊部,打成今日之局面。”遂道:“當然,你的話不無道理,但我教自攻下成都府,已有十幾萬大軍,正日夜操練兵馬,決定打去京城。我想大王也是這樣構想的,往遠點我就不說了,近點說罷,大王有幾十萬大軍,完全有能力與朝廷一拼,但大王如此多的人,難道就不用吃東西,貴軍是不是正缺糧,大王。”
李原暗想道:“這事他們是如何知道的,該死,早聽說他們個個神通廣大,今日一見,果然如此。”當下並不言語。
董欲道:“其實大王不必擔心,我教成都府別的沒有,就是有充足的糧草,只要大王與敝教合作,到時送上幾萬石糧食,那是不成問題。”
李原一聽,立馬心動了,道:“右使此言當真?”
董欲道:“既是這樣,那我教與大王就是盟友了,這自然就是真的。只要我教受朝廷攻擊,大王率兵來聲援就行了。當然若大王遭朝廷兵馬圍剿,我教必當率兵來救。大王以為如何?”
李原道:“好!將來大事如成,攻下京城,該如何分天下?”
董欲道:“當然劃江而治,我北你南,外加川蜀,如何?”
李原道:“好!正合我意,這事就這麽定了。”又道:“拿紙筆來。”於是各立文書,已定結盟。當下,董欲又是日夜兼程趕往祁連山,向奉天順稟過事宜,奉天順大喜,於是派人去成都傳令送糧事宜。李原也派一人拿著文書前往成都接糧,至於糧草能否到鄖陽山,這事暫且擱下。
卻說楊顯到蒙古的時候,早有朝廷派出的使者以與蒙古達成了協議。當時太師也先已死,蒙古瓦剌部落衰落,幾經輾轉,現在的太師是帕加思蘭。
是時,明廷使者以開通邊境互市為條件,要帕加思蘭不可待見東方神教的使者。並說如果他來了,當要幫縛送到邊軍手裏。其實,蒙古已經四分五裂,無力對明廷邊境發動大的攻擊,但因蒙古物資稀缺,所以還是不斷派出小股騎兵侵擾邊境,以奪取物資,帕加思蘭見可開通邊境互市,自然無不應允。
明廷使者回去後不久,楊顯便到了。當下便有士卒通報帕加思蘭,帕加思蘭二話不說,便命人綁縛了押去明廷邊軍那裏。
楊顯道:“可惜成吉思汗的基業便要敗回老家去了。”
帕加思蘭事後聽說這件事,很驚訝,忙派騎兵去追了。於是楊顯被五花大綁的的送入了帕加思蘭的營帳。帕加思蘭一見楊顯,頓時哈哈大笑。
楊顯怒甚,道:“太師無故而笑,何也?”
帕加思蘭笑道:“據說貴教神通廣大,大敗中原諸派,人才如林立,今日一見,不過如此?”
楊顯道:“太師為何這麽說?”
帕加思蘭道:“不然為何貴教只派了一五尺小兒耶?”
楊顯道:“太師是看不上我?豈不聞晏子出使楚國,張松出使魏國不遇而轉道劉備呢?”
帕加思蘭道:“你說的我不清楚,但這和你有什麽關系?”
楊顯道:“這二人也只和我這般,但卻懷有大才。晏子出使楚國,楚莊王想要羞辱晏子,反被晏子羞得無地自容。張松因出口狂妄,楊修想難住張松,卻被張松的大才所欽佩。如果太師有興趣聽,我可以講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給太師聽,如何?”
帕加思蘭道:“閑來無事,聽聽倒也無妨。”
楊顯道:“一日齊國應楚國邀請,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,楚國也聽過晏子大名,但也知他身高不足五尺,遂在城門口的旁邊,鑿了一個小洞,對出迎的大夫說:如果晏子來了,只叫他從小門而入。一日,晏子到了,迎使帶晏子去小門。晏子一見,立馬止步,迎使道:大夫為何不走了?晏子說:這時狗洞,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國,我才從狗洞進。迎使大驚,急忙報楚王,楚王一聽,立馬起座出宮來迎晏子,道:不知大夫到此,有失迎迓。晏子安然道:大王貴為一國之君,晏子一小兒,不敢受此大禮。遂進宮,入座。楚王仍然不甘心,又要羞辱晏子一番,要顯他大國之威,遂道:上國為何只派你一五尺小兒來呢?晏子笑道:齊王知上國只是一個小國,故而派我這一小兒來出使上國。楚王羞不堪言,只得連連賠禮,遂對晏子禮遇有加。現在太師還想聽聽張松的故事麽?”
帕加思蘭聽到此處,以踩著楊顯的意思了,面有慚色,連連搖手,道:“不必了,不必了。”又說道:“你說我們的基業要敗回老家去了,這是什麽意思?”
楊顯道:“有人如對我敬一分,我對別人敬三分,太師聽了明廷使者的話,五花大綁的把我幫住。這樣的話,我也不與太師說,太師大可以綁我去明廷邊軍那裏就是了,只是可惜了一次大好進攻京城的機會,蒙古覆興無望了。”
帕加思蘭一聽,全身一顫,道:“不知神教天使到此,無禮之甚,恕罪,恕罪!”便下座來親自解開楊顯的綁繩。
楊顯道:“這等小事何勞太師親自動手,太師且退。”
帕加思蘭見他這麽說,感到怪異,聽他此前言語,知是異人,退後幾步。突然就聽見“蹦蹦”的聲音,但聽見楊顯身上的繩子齊齊斷了開去,帕加思蘭大吃一驚,道:“今日方見貴教神通廣大,使者武功如此高強,我還輕看了你,倒是我的不對了。”
楊顯笑道:“不敢,不敢,子貴為太師,執一國之政。太師這麽說,倒是折煞小人了。”
當下,帕加思蘭邀楊顯坐下,上酒肉。帕加思蘭舉杯,道:“不知天使貴姓,在貴教所任何職?”
楊顯道:“鄙人姓楊,名顯,字博,在鄙教任四大護教法王之一兼東旗旗主。”
帕加思蘭道:“原來是楊法王,失敬失敬,我先敬閣下一杯。”
楊顯道:“不敢當。”遂與帕加思蘭一同飲下。
帕加思蘭道:“在下實不知閣下之意,能否指教一二。”
楊顯道:“‘指教’二字,萬不敢當,但也不妨對太師說說在下的看法。”
帕加思蘭道:“請講。”
楊顯道:“如今我教欲改天換地,大舉義旗,殺去京城,相信太師已有耳聞。現在我教已經拿下了成都府,以發展成了十幾萬的隊伍,並且裝備了萬刃山莊裏面所有兵刃,並且我教一統江湖,教內匯聚了各派高手。這樣,我教是如虎貼翼,聲勢不可謂不浩大。但我想對付朝廷,力量有限。聞鄖陽山有李原聚集流民,高舉義旗,自稱‘太平王’,轉戰各地,發展成了幾十萬大軍,聲勢空前絕後。我教已經取得聯系,結盟共反朝廷。朝廷勢必會派大軍來攻打我們,到那時,京城方面豈不是防守空虛。這難道不是太師進攻京城,重座上京統治天下的絕好時機。”帕加思蘭聞言,大喜道:“貴教果真如此,當不是為一個絕好的機會。”楊顯道:“如不是真的,朝廷會派使者來見太師。”帕加思蘭道:“好!將來如果成事,如何分定天下。”楊顯道:“這個好說,依江而治,我們江南,太師江北,如何?”
帕加思蘭道:“那我們就這麽說定了,我們擊掌為盟。”
於是二人擊掌,帕加思蘭道:“希望我們今後戮力同心,共擊明軍。”說畢,二人大笑不止。
過了些時候,楊顯道:“在下有個不情之請,不知太師能否答應?”
帕加思蘭道:“今以定盟,閣下只管說就是了。”
楊顯道:“不瞞太師說,我教剛剛起兵,想組建一支騎兵,可惜無馬匹。想借太師五千匹馬。”
帕加思蘭笑道:“不瞞閣下說。偶們這裏什麽都缺,就是不缺牛羊馬等牲畜。借五千匹馬,何足道哉。今日貴教送了我們這個大禮,這五千匹戰馬,就送與貴教權當見面禮,如何?”
176.第三卷:風雨江湖-第八十三回 勝任軍師(四)
楊顯道:“使不得,鄙教何能承受此等大禮。”也是推辭了一番,畢竟還是受了。次日,帶著五千匹戰馬回往祁連山。
話分兩頭,憲宗派了兩只人馬,攻打東方神教以及李原起義。
這太監汪直在朝中權勢熏天,在領兵出征時,朝廷許多大臣都來稱賀送別。這一下就耽誤了一些時日。而項忠接了皇命,知道刻不容緩,當天飛馬去了湖廣,同總兵李震調集湖廣軍二十五萬,分八路進攻李原起義軍。正僵持著,便派使者往祁連山,請求奉天順發兵救援。
奉天順也打聽到汪直率二十萬大軍往祁連山來,恐分兵後,抵擋不住汪直大軍,遂不發兵,又派人去川蜀,攔住趙方運往鄖陽的糧草,不上兩月,結盟之事,便成虛妄。之後,李原在湖北竹山屢敗項忠,當時下大雨,引發山洪,導致李原兵力難支,項忠趁機擊之,李原大敗。轟轟烈烈的荊襄流民起義就這樣失敗了。
此後,明憲宗成化十二年,在鄖陽地區設鄖陽府,任原傑為知度,在鄖陽定戶籍,允許流民開墾。於是幾百年的荊襄流民之患遂絕。這且不表。
卻說汪直到了祁連山下,作攻戰之勢,奉天順亦排軍對陣,不一時,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